导航菜单

她是当今全世界最伟大,最低调的中国科学家,今天她值得所有人的祝福!?

 作为BBC评选的,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候选人之一,
她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艾伦·图灵并列,她是中国最大的骄傲。
然而她沉默低调、拒绝采访,
也是中国最低调的科学家。
 
她,就是屠呦呦
(Tu You You)
 

 
 
1930年12月30日,
她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母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备受宠爱。
那时父亲曾翻《诗经小雅》看到: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读之文采可亲,便为她取名:呦呦。
可没想到,从此,一语成箴,
她的一生便与“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幼的屠呦呦与母亲
 
她从小知书达理,现世安稳,
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是父母眼中乖巧懂事的好女儿,
但这样平静的日子,
在她16岁时中断了。
 
那一年,她患上了肺结核,
不得已中断了2年的学业。
而就是这次患病的经历,
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起人生的意义,
学医的种子在她的心中开始萌芽。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1951年,在考入北京大学后,
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医药学系,
当时的医药学,应该说是相当冷门的学科,
但她坚持自己的选择,
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获得了去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的资格。
 

 
1952年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屠呦呦
 
那时,有谁会想到,
这个文静的小姑娘,
会在50多年后,
先驱性的发现了“青蒿素”
开创了全球疟疾治疗的新方法。
几千年来,
疟疾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噩梦,
仅非洲每年就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
而正是她的发现,
拯救了全球上亿人的生命!
 
 

 
说到“青蒿素”,就得从美越战争说起,
早在1967年,正值美越交战时期,
疟疾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
当年因疟疾而死亡的士兵数量,
是因战争而死亡的5倍
饱受疟疾之苦的越军向中国求助,
那时毛主席就亲自下达指示,
要求全国500多位科学家,
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而她,就是那其中的一员。
 
 

1955年,屠呦呦进入卫生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20世纪50年代实习员的屠呦呦与老师一起研究中药
 
当时中国的医疗设备及水平非常落后,
没有防护用品,没有通风设备,
大家顶多戴个纱布口罩,
许多药品试验都难以开展。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现状,
加上美国花费巨资研制,
都屡遭失败的压力,
不少人是打着退堂鼓的说:
他们都不行,
我们的设备根本没有人家先进,
我们怎么能行?
 
而那时才39岁的她,临危受命,
坚定地说:
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于是她带领着“523”研究组,
正式走上了新药的研发之路。
她带领大家从整理历代医学典籍开始,
3个月的时间,全国四处走访名医,
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草药和秘方,
不断尝试筛选中草药的提取分离方法。
通过对200多味中草药、
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
最终确定了“青蒿”可抗疟的宝贵价值。
但由于在高温提取过程中,
青蒿的有效成分遭到高温的破坏,
导致当时的实验效果并不好。
 

 
青蒿素标本,青蒿素,青蒿素制品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
中国古书《肘后备急方》中的这样一句话,
立刻让她有了灵感,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
意思就是:把青蒿先用水浸泡,
然后裹上布,用力挤出汁来服用。
 
这也就意味着,
青蒿里的有效成分是忌高温的?
于是她想到了用乙醚低温提取的方法。
 
可乙醚是极为有害的化学品啊!
 
她就第一个戴上口罩,以身试毒,
找来7口大水缸作为提取容器,
土法上马,往里面装满乙醚,
跟同事一起用乙醚进行低温提取。
研究组成员姜延良后来回忆说:
当时实验室和走道里,
都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科研人员除了头昏脑涨,
还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
 

 
1985年2月,屠呦呦在进行实验
 
终于,在经历了190多次的反复失败后,
实验成功了!
可她和同事却因为吸入过量乙醚,
而患上了中毒性肝炎。
 
她的老伴儿李廷钊曾说:
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
整天不着家,
没黑天没白天的在实验室里泡着,
回家满身酒精味。”
我心疼她也支持她,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这样。”
 
1971年,“523”研究组获得了,
青蒿乙醚提取物,这是青蒿素研究中,
最为关键的一步。
但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她不顾家人反对,又再次以身试毒,
冒着生命危险,喝下了青蒿提取物,
......
之后,试验成功了,青蒿素面世了,
而她的身体也快被弄垮了!
 

 
1982年10月,屠呦呦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领取证书
 
但是她说:这个冒险是有价值的。
1981年10月,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不完全统计,
在过去几十年里,
青蒿素在全球共治疗了2亿多人
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的问世,
大大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
它为全人类的健康和病患,
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而她却也因此付出了所有的青春,
还有无法弥补的骨肉疏离的代价。
 

 
 
当年为了完成科研任务,
她跟丈夫长期在外工作,
不得不忍痛,
将还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去托儿所长托,
还把未满周岁的小女儿,
送回了宁波老家交给父母去抚养。
之后就是,每隔三四年,
母女们才能见上一面!
 
这样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使血浓于水的女儿,
模糊了对妈妈的印象,
以至于大女儿,
至今都不愿叫她一声“妈”!
 
 

1996年全家福从左到右小女儿李军、屠呦呦、李廷钊、大女儿李敏
 
她是科学家,
是挽救亿万生命的诺奖得主,
可她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妈妈,
也渴望一双女儿能承欢膝下
......
但为了“青蒿素”的研究,
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
她缺席了女儿的成长,
不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她研发的“青蒿素”,
拯救了成千上万个家庭,
但却无法弥补多年的分离,
对自己心爱的女儿所造成的伤害。
 
在世人眼中,
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科学家。
但在女儿眼中,
她的奉献和牺牲都不能,
抵消掉她们童年时渴望的那一声“妈”!
 

 
 
面对女儿陌生而带有怨罪的目光,
她心如刀割。
但忍住心痛和眼泪,
继续回到实验室,因为她说:
青蒿的全貌我并不完全了解”。
她要继续完成“青蒿素”的研究。
 
就是这样的坚持和信念,
让她从未停止过追逐科研的脚步,
她放弃了颐养天年的安稳生活,
也放弃了对家庭的弥补和陪伴,
依旧带领团队奋斗在研发新药第一线上,
她说“要让青蒿素更好的造福人类”。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她的为人却又相当的谦逊低调,
其实,早在获诺奖之前的2011年,
她就曾荣获美国拉斯克奖,
 
这是该奖项65年来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
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了历史上首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而当她获得诺奖的消息轰动全国、
传遍大街小巷时,她还浑然不知,
直到一个多小时后,
她才通过电视新闻确认自己获了奖,
而对于国际奖项,
她更看重的是为国争光。
 
 

2015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
 

刻有屠呦呦名字(右图底部)的诺贝尔奖章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证书
 
而在去瑞典领取诺奖时,大家都猜想,
以中国本土首位诺奖得主的身份,
再加上她已80多岁高龄,
肯定是会走机场VIP通道的,
但各路记者和领导在机场贵宾室,
一直等到飞机起飞,也没有看到她的身影,
原来,
她就是怕这样的大张旗鼓,
所以早早地办完了手续,
悄悄从普通通道登机了。
 
她获得的300多万元诺奖奖金,
也全部都捐给了年轻人的科研工作。
 

 
 屠呦呦团队研究人员将养殖有疟原虫的血液储存到冰箱
 
作为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她虽然蜚声中外,
但这些年来却深居简出,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
她仍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2017年初,
当她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项时,
由最高领导人为她颁奖,
一向低调不愿见媒体的她,
不得不去领奖了,
然而,颁奖结束后,
当大批媒体记者准备集体采访她时,
她却又再次婉拒了访问。
 
 

 
曾经,
一个中医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奖项推荐她,
她却婉拒道: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推荐我干什么,
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她不善交际、不爱抛头露面,常说:
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
咱们还是抓紧青蒿素的研究吧”
她就是这样一位,
看似“不近人情”的老太太,
奖项、荣誉在她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如今的她,生活低调而简朴,
住在一间面积不大的老房子里。
她与青蒿素陪伴了50多年
没有时间管家,也不懂享受生活。
 

 
 
这个80多岁的老太太,
经常找不到身份证,
东西放的乱糟糟,
还经常坐火车会坐过站。
不过幸好,她身边有一位,
默默守护她的好先生。
虽然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
但她的老伴儿,
将当年她以身试毒时说的那句话:
我心疼她,也支持她”,延续至今。
 

 
屠呦呦赴美领拉斯克奖时与老伴留影
 
从2015年获诺奖后至今,
80多岁高龄的她,
仍旧没有一刻停歇,
她和她的团队一直在酝酿着,
一个能再次改变世界的惊天计划。
两年时间里,
她们正式发表了15篇科研论文,
2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重要论文,
三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针对青蒿素可能出现的,
耐药机制研究也已启动。
之后她的团队,
又有了震惊世界的突破性进展,
那就是发现了青蒿素的衍生物:
双氢青蒿素
它不仅对疟疾有着更强大的杀灭作用,
并且对红斑狼疮的治疗,
也有着明显效果。
 
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一直是女性健康的可怕杀手,
常见于15-40岁的女性,
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7-9倍,
患者一般会有红斑、皮损、内脏损害等症状。
 

 
 
著名歌星赛琳娜*戈麦斯,
早在2013年就宣布,
自己患上红斑狼疮,不得不停止巡演。
这些年,她不时被媒体拍到,
因药物治疗而导致的身材走样,
让不少人误以为她染上了毒瘾。
红斑狼疮带给人的痛苦难以想象,
目前也无根治的办法。
而“青蒿素”不仅能有效治疗疟疾,
还对系统性和盘状红斑狼疮的治愈率,
分别达到了80%和90%
  
同时它对治疗肿瘤、白血病、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
也有相当的效果。
 
 

 
消息一出,大家纷纷说:
这才是应该上头条的新闻。
 
 

 
 
 
而她还许下了两个期望:
一是,要把研究论文变成实际药物。
二是,要发现更多青蒿素的秘密。
 
这个期望从这样一位80多岁,
本应去安享晚年的老人口中说出,
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为之敬佩而感动啊!
 
英国电视台拍屠呦呦的短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她是名门望族之后,
可她,
传奇一生亦缺憾一生,
惊世一生亦低调一生;
以一己之精神,打开新药大门,
为中国摘取诺奖桂冠,
更为全人类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可她一生又是那么谦逊低调、不慕名誉,
甘愿为祖国、为科研事业、
为全人类的健康献出一生。
 
生命有长度,也有宽度,
而她用行动告诉我们,
生命还有坚守的温度。
她用大智,大爱,大格局,
在坚守中不断前进,
在沉稳中不断突破。
在未来,
她还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还会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改变?!
 
青蒿一握,水二升,
浸渍千年,渡劫众生,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呦呦,德音孔昭。
 
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英雄,
更是撑起我们民族精神的真正脊梁!
刚刚,2020年12月30日,
是她90岁的生日,
她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祝福!
智者乐,仁者寿,
祝福她健康长寿!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