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周向军: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图片

  【摘要】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史征程中,毛泽东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精华,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整、体系完备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夯实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根基,提升了全党同志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取得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党内集中教育的巨大成效,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这启示我们,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对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与建构相统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史征程中,毛泽东围绕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整、体系完备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实现了对这一思想的守正创新。深入研究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生成逻辑和精髓要义,科学概括这一思想在新时代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经验启示,对于更充分地发挥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更深入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有力地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生成逻辑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丰厚沃土之中,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的宏伟实践之中,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

  第一,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其推进理论创新的理论根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突破了既往哲学英雄史观的思维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史观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将“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认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人民群众在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继而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由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得以深刻确证。基于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不断摆脱各种束缚和压迫,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继而实现共产主义。这些理论观点构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最根本的理论精髓,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根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多次重申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并将其融入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譬如,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论持久战》中,他深刻论述人民群众之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形成了一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他深刻论述了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著作中,他深刻论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等等。可以说,这些重要观点,都是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

  第二,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丰厚沃土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资源,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益文化滋养。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丰厚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文化逻辑。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诸子百家、古圣先贤提出了许多民本思想,为人类文明增添了丰富的思想智慧。从有据可查的文献典籍来看,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最早可见于《尚书》中提出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相继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思想,使民本思想进一步学说化、理论化。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其民本思想亦为历代政治家和儒学家所推崇、丰富和发展,继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重民本”的鲜明特色。毛泽东饱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诸多思想智慧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总结和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他深刻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经过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和科学改造,成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文化渊源。具而言之,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中仁政和爱民的价值取向,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要求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涵,并将其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文化逻辑来看,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第三,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的宏伟实践之中。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由其所处的时代孕育而生的,都要在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和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正是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的宏伟实践之中,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近代以后,伴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能仅仅依靠无产阶级,而必须争取广大的同盟军,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然而,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内一些同志却在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上形成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只注重同国民党合作,幻想依靠资产阶级的力量推进中国革命;另一种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只注重发动工人运动,而忽视了广大农民的力量。毛泽东对这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了深刻批判。他充分汲取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屡遭失败的惨痛教训,深刻提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他准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敌友问题,热情讴歌了农民阶级在推动社会变革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磅礴力量,有力确证了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革命同盟军中的重要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创造性地开辟出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他对“关门主义”错误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凝聚起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深刻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鲜明观点,形成了一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解放战争时期,他推动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总之,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人民群众予以最充分的信任,始终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正是形成和发展于动员和领导人民群众投身革命运动的宏伟实践中。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精髓要义

  群众路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群众路线包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两个方面;狭义的群众路线指的就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科学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群众路线”这一话语是在广义上使用的。

  群众观点,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看法,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对此,毛泽东主要从四个方面作了深刻说明。

  第一,一切依靠群众,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的自由,不是什么人恩赐的,也不是任何人代替群众去争取的,而是他们自己争来的。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就指出:“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在1945年写的党内指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中,毛泽东又强调:“减租必须是群众斗争的结果,不能是政府恩赐的。”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又提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这些论述说明,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就要充分相信他们的伟大创造力,就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恩赐观点、包办代替和强迫命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坚持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不是放弃领导,放任自流。相反,人民群众需要有自己的先锋队,需要有自己的领袖。但是,各级领导者在人民群众的各项事业中,应该是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指导者或向导,而不能是也不应当是代替群众打天下的“英雄好汉”。

  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所以,毛泽东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处处想到群众,时时为群众打算,真正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第三,一切向人民负责,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必须真正做到“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为此,“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我们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人民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党并无特殊的利益。因此,必须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为了坚持这种一致性,各级领导者既要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指示的精神实质,又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创造性地把上级指示和群众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贯彻执行。

  第四,一切向群众学习,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要求各级领导者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出政策,要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先生。向群众学习,要放下架子,“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这里应当特别指出,向群众学习,并不是什么都学,而是必须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能拘泥于表面的或现象的东西,特别不能把群众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当作优点和正确的东西去宣扬、效法;必须注意把群众的意见和经验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成为指导实践的更好的道理和办法,不能停留在零碎材料的掌握和不同意见的搜集上。

  群众路线的方法,就是依靠和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其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详细地讲,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在毛泽东看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有机结合,就是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而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把群众路线看作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明确提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要全面认识和把握群众路线的科学意涵,还必须充分认识群众路线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所谓工作路线,指的是人们改造世界所采用的实践方法、原则。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的工作路线或工作方法,是系统性、多层次的。但仔细分析,无不体现着群众路线的精神,而且群众路线本身就是核心方法之一。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无产阶级政党的其他工作路线或工作方法,都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展开或具体化。比如,调查研究的方法、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等,本质上都是群众路线的应用和具体化,本质上都离不开群众路线。

  第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是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目标而规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的制定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是,每一条政治路线都始终贯穿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向群众负责的精神;放手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例如,党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既很好地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也充分贯彻了一切为了群众,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精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说明如何贯彻这条政治路线时,还讲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认为要取得胜利,“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

  第三,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路线。所谓组织路线,就是根据政治路线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政策。它是由政治路线所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是为了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而制定的组织方面的方针和政策,在根本上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路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也就是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正确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民主集中制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一致的。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在集中指导下实行民主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两个过程都是民主与集中的结合,也都是以群众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认为,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就是说,考察干部的标准,主要是看他能否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看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如何,概言之,就是看他贯彻群众路线的水平如何。所以,无论从组织路线与政治路线的关系看,还是从组织路线自身的内容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都体现和贯彻着群众路线。

  第四,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认识路线。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应遵循的规律和方向。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条路线与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一是两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识路线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最大的客观实际,或者说客观实际的最根本内容,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或愿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客观实际出发,也就是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二是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赖以建立的基础是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主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就是说,在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上,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认识路线则以实践为基础,认为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就是说,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际上,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实践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实践为基础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坚持实践第一就是坚持群众第一。三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和认识发展过程的高度一致。关于认识的过程问题,毛泽东概括了四个公式,即“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物质—精神—物质”“群众—领导—群众”。尽管从形式上看这四个公式有所区别,各有各的侧重,但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实践观点、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唯物论的物质观点和历史观的群众观点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从认识的基本过程、认识运动的发展、认识的群众路线等不同侧面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认识路线。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的一致性,在这里也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实现了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守正创新。

  第一,深度探源党的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底蕴,深刻阐发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基本原理,形成了“人民主体论”“人民江山论”“人民至上论”“人民评价论”等重要观点,夯实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根基。一是“人民主体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二是“人民江山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做到始终代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三是“人民至上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人民评价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第二,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更为深刻的价值判断,郑重表明了对待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态度和实践要求,提升了全党同志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赋予党的群众路线以科学的价值定位。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二是鲜明提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将脱离群众视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三是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党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四是结合社会信息化的崭新时代条件,创造性地提出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三,在全党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有机融入到历次党内集中教育中,取得了巨大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优良传统,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始终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同一切脱离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展开积极斗争,取得了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成效。通过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宗旨意识和人民情怀进一步强化,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党的形象和威望得到深切塑造,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力量更加强大。

  第四,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采取一系列实践举措,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一方面,强调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将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贯彻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方面。具言之,在经济建设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共享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加以突出强调,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政治建设领域,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断,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文化建设领域,创造性地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需;在社会建设领域,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能动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将生态文明纳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范畴之中,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等等。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启示,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重强调,“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建立在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科学继承的基础之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不同理论形态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第二,必须坚持历史与现实相对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我们党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其形成发展、落地生根的历史过程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经验启迪。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将党的群众路线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之中,用这些宝贵经验资政育人、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正是在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汲取、充分运用基础上,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才得以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第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其内涵丰富、逻辑严整、体系完备,既涉及群众路线“怎么看”的理论问题,又涉及群众路线“怎么办”的实践问题。新时代,我们党对这一思想的守正创新,同样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一方面,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根基、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实践要求等基本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阐释,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增添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崭新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一系列变革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大领域落地生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践成效。

  第四,必须坚持批判与建构相统一。在批判中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鲜明特点便是“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这是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指向。正是在这一伟大斗争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到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彰显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结语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根基、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深刻的实践探索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一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整、体系完备,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的科学继承和创新发展,深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动员和凝聚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群众力量提供了科学指南。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具有永放光芒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实现了对这一思想的守正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让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思想火炬”,原刊于《毛泽东研究》2024年第2期)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