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中国式的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形成了惯例,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

  “无农不稳”,说明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基础地位。

  历史上看,中国的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建设是在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实现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小岗村联产承包责制”拉开序幕的;中国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中国今天的格局与未来无不与“三农”工作发生着某种深刻的历史联系与变局关联。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有中国“三农”的现代化。中国的人口国情,农民占了很大的人口比重,这部分“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关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所包含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所包含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的难点、重点与焦点还不仅单纯聚焦于城市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城乡一体化中的“乡村振兴”。9亿中国农民不富,中国式的现代化就不算成功,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维系着14亿人的粮食安全。中国几亿的农民工为中国的基础设施现代化与城市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是中国成为世界“基建狂魔”这一称谓的光荣主体。

  还有一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所积累的450万亿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集体土地所释放的红利,农民在土地征迁中是吃了大亏的,所以国家投入“乡村振兴”,也是一种对农民的应有补偿。

  由之一直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应是“双向”的,农村的人不是都要迁到城里来,城里的人也可以到乡村去,工业要反哺农业,资源要向乡村流动,必须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国家必须着手解决农村“小产权房”确权、交易、变现的历史老大难问题,解决好农民有限资产包括宅基地、房屋的“流动性”问题,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