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它没有对人类和阶级的苦难背过脸去—— 读《黑与白》

  读罢刘继明老师的《黑与白》,真是被深深的震撼了,该部作品堪称史诗,结构宏大,构思巧妙。单单就人物塑造来说就很有特点——每一个人物,几乎都能在生活或我们熟悉的历史中找到某个人的影子:比如老厂长王胜利,使我们想到我们这代人熟悉的《三口大锅闹革命》中的主人公刘胜;宗达使我们想到瞿秋白;陈沂蒙的前改革明星,后又被人称为保守派代表(其实从书中的描写来看,他应该是始终如一的社改派),使我们想到了某个人,但他的个人和家庭经历又像另外一个人;东钢想到通钢;小产权别墅又让人想到了写日记的人;老一辈革命家韩英和洪虎的形象,让我们感到了作者在向本省的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致敬;尤其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宋乾坤的参加革命杀父的行为,让我们想到当年有人因为和父亲的小妾私通,被发现后逃进了革命队伍的情形(我还想到我们邻居有一个离休老干部,就是因为年轻时用枪打鸟儿误伤了人,以为人死了就逃跑了,结果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后成了干部。回村后却发现那个当年那人当只是受了点儿皮外伤)。当然,这事儿听起来好笑,但是每个人参加革命的动机不同,却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而宋乾坤杀父夺人妻的狠劲儿(当然这个夺人妻是存疑的),也使人感觉到了“举重若轻”、“钢铁公司“、”横下一条心“的意味。

  作者的精巧构思让人遐想,甚至当我看到宋晓帆的第一任丈夫的名字的时候,还觉得作者是不是又拿晓庆姐姐又涮了一把。甚至在主人公王晟身上,我们这些六零后也能找到共同的心路历程。但是小说毕竟不是历史,也不是事现实。书中的每个人物和我们熟悉的原型都有差异,是真正的“脸在山西,身在河北“、”熟悉的陌生人“、亦或”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是一个‘这个’“。就连年代都不能十分明确,解放前的有确切的年份,解放后的除了有一年我能确定在2001年以外,其余都说不准精准的年份。但也不是没有范围,比如王胜的毕业时间,我们可以确定为1986到1987年,这样可以追溯他的岁数,但精准的年头儿不好确定。这又使我想起来了《红楼梦》的没有确切年代可考的”狡猾“之笔,不觉叹道:这才是真正的文学啊!是的,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真正的文学就在于,就在似与不似之间,是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心中所无的事物。

  下面我就在作者描写的多个“这个“中间挑选几个略加分析,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同志们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宋乾坤,书中很多情节都暗示宋乾坤是一个叛徒、变节者,但又没有一个千真万确情节来描述他的叛变。不但骆正的怀疑,就是前军统人员的回忆录,也没有完全肯定宋真正背叛了革命。倒是国民党的所谓“木马计划“让人觉得有些可能性存在,但如果是想让宋这一类人”灵魂深处爆发颜色革命或者爆发反革命“,那真的还需要什么”木马计划“吗?如果没有”木马计划“,宋这类人也会蜕变,那老人家的”第二件大事“还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吗?六零后的我当年总是对1970年代初期电影中的某些叛徒的形象存有疑问:为什么一人一旦叛变,就对原来的敌人那么效忠?即使到了高位也要自觉地为对方服务。比如《创业》中的冯超,都爬到了油田会战副总指挥的位置了,还要千方百计的破坏会战;而他后面又没有人用手枪顶着腰眼儿让他去干,用现在的话说,不是脑子进水了吗?其实这只是相对于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艺术的表现手法相对贫困的现象而已:要把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思想发展脉络归结到短短的两个小时,达到用先进思想教育人民,确保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后果,真是勉为其难了。

  下面谈一谈陈沂蒙与洪太行。他们俩共同的特点都是红二代,一个”沂蒙”,一个”太行”,俩人的名字都是他们父母为新中国的建立战斗过的地方。虽然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山西,但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东风西风“之喻,那样岂不成了某些人研究《红楼梦》那样,进了考据学的迷宫了吗?因为无论是太行,还是沂蒙,都象征了革命血脉的传承。但是确实他们后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都是双方阵营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成了”洪爷和“陈旋风“,虽然他们当年都是”强小兵“(知青小说《铁旋风》中的男主角儿)。顺便说一句,当年三大直辖市都出版过描写自己城市知青上山下乡的小说:上海是《征途》,男主角是钟卫华(以金训华烈士为原型塑造);北京是《铁旋风》,天津是《草原新牧民》,男主角叫赵清明。正像《黑与白》里的男主角儿王晟在监狱里给那个年代的图书造册所揭示的,那个时代文学作品并不贫瘠。本人就看了不下百十部小说,还有画报,连环画若干。接着说他俩,他们俩都是改革派。但一个是把改革作为自己聚集权力和财富的工具,一个是把改革当作造福人民的工程,即一个是资改派,一个是社改派。究其原因,十分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洪爷的思想深处,就是要想出人头地,要借祖上的余荫,让自己升官发财。文革开始时,他打老师,下乡后,他积极上进。甚至在能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之中趴一个晚上,但关键时刻又总是不能坚持到最后。他的双腿失能,与其说是生理原因,不如说是心理原因。最后,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在幕后叱咤风云。也预示了他所代表的那个利益集团,已经丧失了站起来的勇气和能力,只能依附在以白文为代表的外部势力的卵翼之下,靠人家的庇护。出卖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讨点残羹冷炙,他成为不了曹操那样的”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只能是把主流思想发挥到极端来浑水摸鱼,所谓”土改杀富农,跃进搞浮夸。反右扩大化(这个宋乾坤就干了),文革打砸抢。为了一己利,能卖爹和妈(狭义的爹妈是洪虎和韩英,广义的爹妈是人民,是老百姓)“。而陈沂蒙的与洪太行的不同在于,他没有忘记初心,无论出于哪个年代,他都没有忘记自己乃至自己的父母是从哪里走来的,是谁养育了他们和自己。当然,作者没有人为的拔高这个人物,他只是在自己所能承载的压力下,负重前行,而且在主流阶层也是身单力薄,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管住。所以他只能是”陈旋风“,力量还不能与洪爷的”飓风“抗衡,但是只要他能够换个角度,眼睛向下,就能在当今的社会里找到无数的梁天和田青青;就会一步一步地积蓄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初心。

  下面再谈一谈田青青和梁天。

  在谈青青和梁天之前,我们还要说一说田芳,田芳是主人公王晟的学生亦或初恋。她是那样的善良与无私,以至让人怀疑他是否属于这个时代。但这样的人虽然是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之中。田芳是凤凰岛小学老校长培养起来的,而老校长又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有他传承给青青的《共产党宣言》为证,当然还有他出身经历和阶级基础(这里不展开了,看过《黑与白》的人都能领会)。所以田芳身上就有很多优秀品质。她吃亏在前,享受在后,为了他人的安全和学生的学业,不惜放弃个人前途,也不惜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在爱情方面,她又不敢向心爱的人表白,而只能在日记里倾吐,这是她的女孩儿的羞涩。虽然最后她陨落了,但她那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一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的升华。他的侄女田青青就是他和老校长精神的传承人。

  田青青和梁天是新生一代的先进代表,我在网上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过几个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宣传着公平正义,他们影响力很大,我很多邻居、同学、同事,很多故旧新交都或多或少的转发过他们的视频,而这些人原来基本上都是“养生爱好者“。

  又扯远了,再谈梁天和田青青。田青青是田芳的侄女,是田芳生前精心呵护的幼苗(提起”幼苗“,我又想到了1970年代谢晋导演的《春苗》中的田春苗 ,那”迎着风雨长,挺拔更坚强“的歌声又在耳边响起)。田芳遇难后,又在老校长的培育下成长起来了。老校长保存的《共产党宣言》,她已经耳熟能详,能大段的背诵,这才会在大学的”马会“里吸引了来自农村小镇的梁天。而梁天在她的影响下(尽管还显得幼稚)也是成长迅速。小说的最后,他们一起和梁天的姑姑顾筝去接出狱的王晟,预示着知识分子中的健康力量会进一步整合,会在将来的社会变革中起到不可预想的积极作用。当然,他们要想有所作为,还必须要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与工农相结合。这方面,田青青是他们中间的先行者:就像当年的恩格斯一样,她进工厂与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不知现实中的田青青们今可安好,无能的我只能祈求他们平安),了解到了当今社会的”工人阶级的状况“,作者还在这里借女工阿英的《断指谣》写出了李成瑞老人的《千人断指叹》,让读者见识了什么是血淋淋的现实。

  而代表知识分子健康力量的几个人会面的同时或稍早,是”陈旋风“从东江省委书记的位置上调离了,”洪爷“也在策划着新的东山再起。好像一切都归于了沉寂。但一切不会归于沉寂,太阳有落有升,但太阳的能量也会存入地下,地火依然。不分昼夜,不分阴晴。

  以上就是我在快速阅读完《黑与白》之后的一些感触,挑出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谈读后的感想,属于急就章,十分不完善。但我愿把自己的感受汇入所有《黑与白》的读者的感受中。让我们对这部小说的热爱,去影响世上善良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部文学作品——它没有对人类和阶级的苦难背过脸去——从而感兴趣接触它,阅读它,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共振,让鸣振的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光能,让我们的社会温暖光明起来。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